管道装备业:如何重振出口雄风 管道装备业(主导产品是钢管、法兰管件)是我市近年迅速崛起的第一大出口商品,曾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出口增长,但从2009年以来持续低迷,又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全市出口回暖。如何使管道装备业尽快走出山重水复,重振出口雄风,事关全市出口大局,是我市各级政府、部门应重点关注研究的课题。 异军突起,管道装备成为全市第一大出口商品 管道装备制造业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孟村、盐山一带的乡镇企业,经过30多年的滚动发展,如今已成为沧州第二大支柱产业。2008年,全市各类管道装备企业达2570家,设计加工能力2100万吨,当年实际加工1300万吨,完成工业增加值130亿元,占全市生产总值7.5%;2009年设计加工2500万吨,实际加工1500万吨,完成工业增加值180亿元,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6.3%,占全市GDP的9.5%。产品种类齐全,包含碳钢、合金钢、不锈钢管、管件等共16大类、370个品种3500多种规格,采用热轧、直缝焊、螺旋双面埋弧焊等多种工艺,可满足油气运输、城市建设、石油化工、电力能源等国内外广泛市场需求。主要产业聚集区盐山被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命名为“中国管道装备制造基地”、“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”、“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”等称号,孟村县先后被认定为“中国弯头管件之都”、“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”等称号。青县华油一机厂“华”字牌钢管、盐山中原管件公司“世兴及图”钢管、沧县鑫源泰钢管有限公司“七星图形”牌钢管先后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。 依托产业特色规模优势,我市管道装备产业从本世纪初即2001年开始出口,当年出口仅数万美元,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一路飙升为全市第一大出口商品。巅峰时期的2008年全市管道装备出口超4亿(43026.95万)美元,占当年全市出口总值1/4强(27.23%),同比增长86.46%,拉动当年全市出口增长41.73%,创历史新高。依托管道装备强劲拉动,2008年新华区成为沧州外贸史上第一个年出口超2亿美元县(市、区),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材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首家出口超亿美元企业。 风云突变,管道装备出口陷入持续低迷 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从2009年伊始,我市管道装备出口急转直下,持续低迷。当年主导产品钢管出口仅15595.93万美元,降幅达50.24%,法兰管件降幅超过30%。主要由于管道装备出口严重下降原因,导致当年全市出口总值下降28.85%,降至谷底。管道装备特别是钢管出口下降态势一直延续到今年8月份,9月份才开始止跌回升,但增幅微乎其微,10月份增长仅为2.7%,远远低于其它大类商品的增长势头。由于管道装备出口持续低迷,影响我市出口回暖比全国全省滞后一个多季度,尤其是今年以来在全国全省外贸开足马力加快提速的形势下,我市外贸增速远低于全国全省增长水平,1—10月份我市出口增幅比全国全省平均增幅分别低9.19和21.59个百分点。 管道装备出口下滑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: 其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外需萎缩,许多在建拟建大项目停建缓建,直接削弱了对管道装备的需求,加之危机前库存积压,从而使出口受阻,这是影响管道装备出口的大环境和主要因素。 其二次是贸易保护加剧。在金融危机条件下,各国把限制进口、保护本国产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重要举措,从而影响了管道装备出口。从2009年至2010年10月,由美国带头、一些国家跟风而进,对我国管道装备产品发起的反倾销、反补贴案多达10余起,我市企业多次涉案。 其三是出口市场单一。我市管道装备产品出口偏重于美欧市场,有些企业出口集中在一两个国家,一旦市场发生变化,极易使出口严重受损甚至全军覆没。达力普公司是典型例子,该公司主要出口美加市场,在遭遇“双反”后,出口一蹶不振,至今未能走出低谷。 其四是行业和企业自身原因。产品同质化严重,极易形成行业内部低价竞销局面,给国外“双反”以可乘之机;多数企业规模较小,开拓驾驭市场、应对挑战抗御风险的能力不强;人民币汇率变化、原材料、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外贸人才匮乏等,使管道装备出口内外交困。 多措并举,助管道装备出口走出山重水复 |